赏析 注释 译文

慈姥竹

李白 〔〕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
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注释

注释
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攒:通“钻”。
虚声:空谷间的回声。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龙吟:竹制笛吹出的声音,指笛声,似龙鸣之声。
凤曲:指笙箫等细乐,美妙动听的乐曲。
蒲(pú)柳:植物名,又名水杨。秋至而落叶。后用于比喻体弱或低贱。
凋:萎谢。言蒲柳质弱,不胜秋风而早凋。
贞心:坚贞不渝之节操。

赏析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按照一般人对“慈姥竹”的理解,表现母子之爱,而是从竹的本性着眼,赞颂竹之“贞心”。此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诗人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结句又通过对比手法,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明写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诗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李白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74篇诗文 ► 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答王敬助

王冕〔〕

西圃馀姜蔗,东皋足稻粱。今年诚有望,吾计未全荒。倚杖停吟久,看云引兴长。邻家新酿熟,同醉菊花旁。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远人

杜牧〔〕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辋川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友人其三

李白〔〕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祖三咏

王维〔〕

蟏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