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痴(杂言走笔)
王维 〔〕
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鷇是我儿。一一口衔食,
养得成毛衣。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
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凤凰九雏亦如此,
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王维
音乐天才王维画品妙绝,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12]
常年素食王维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发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王维自..► 401篇诗文 ► 0条名句
赠邬其山
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译文
注释
廿(niàn)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中华:中国。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ē)弥陀。
下野:下台。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参考资料:
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
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
译文注释
廿(niàn)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中华:中国。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ē)弥陀。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下野:下台。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参考资料:
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
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
赏析
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意在嘲讽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红梅 十八
王冕〔〕
玉骨清癯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齐州送祖三 / 河上送赵仙舟 / 淇上别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译文
注释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zhàng)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称“祖”,后来引申为饯行。此句一作“祖帐已伤离”。荒城:即边城的意思。指齐州。一说指济州。
天寒远山净,日暮(mù)长河急。
长河:指济水,齐州在济水南。
解缆(lǎn)君已遥,望君犹伫(zhù)立。
缆:系船的绳索。伫立:久立。此句一作“望君空伫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86 .
2、 邓安生 等 .王维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35-36 .
译文注释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
祖帐(zhàng)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
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称“祖”,后来引申为饯行。此句一作“祖帐已伤离”。荒城:即边城的意思。指齐州。一说指济州。
天寒远山净,日暮(mù)长河急。
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
长河:指济水,齐州在济水南。
解缆(lǎn)君已遥,望君犹伫(zhù)立。
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遥望着你我还久久伫立。
缆:系船的绳索。伫立:久立。此句一作“望君空伫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86 .
2、 邓安生 等 .王维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35-36 .
赏析
此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祖咏而写的作品。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此时又悲伤了起来。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下两句亦是叙别。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
这首诗叙别情,在王维同类诗歌中,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谢庄〔〕
辍机起春暮,停箱动秋衿。璇居照汉右,芝驾肃河阴。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陆离迎宵佩,倏烁望昏簪。俱倾环气怨,共歇浃年心。珠殿釭未沬,瑶庭露已深。夕清岂淹拂,弦辉无久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湘中友人
杜牧〔〕
莫念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