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兰庙
杜牧 〔〕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译文
注释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fú)云堆上祝明妃。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参考资料:
1、 缪钺.《杜牧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 01:P73~P74
2、 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0月第一版:599
3、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修订版)》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96
译文注释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fú)云堆上祝明妃。
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参考资料:
1、 缪钺.《杜牧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 01:P73~P74
2、 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0月第一版:599
3、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修订版)》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96
赏析
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注释
注释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弯弓征战作男儿:言木女扮男装兰代父征戎。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
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赏析
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38篇诗文 ► 0条名句
连理枝
李白〔〕
雪盖宫楼闭,罗幕昏金翠。斗压阑干,香心澹薄,梅梢轻倚。喷宝猊香烬、麝烟浓,馥红绡翠被。浅画云垂帔,点滴昭阳泪。咫尺宸居,君恩断绝,似遥千里。望水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译文
注释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坑深:地势险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参考资料:
1、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206-207页
2、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第367-368页
译文注释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吴起镇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红军骑马纵横其间奋勇杀敌。
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坑深:地势险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有谁敢手持武器,纵马驰骋,在我看来只有彭大将军。
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参考资料:
1、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206-207页
2、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第367-368页
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诗,廿四字,刻画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与汉高祖刘邦廿三字的《大风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他曾熟读的中张飞收缰勒马、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的雄风。“横刀立马”当然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因彭德怀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他使用的枪也不是短距离格斗的大刀长矛一类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够较远距离射击的近代武器“盒子炮”。但该句确实刻画了一个挺身拒敌、勇猛无比的彭大将军形象。
“山高路远坑深”,此句确实是当地地貌的真实写照。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曾描写红军过六盘山后在白杨城出发的情景:“一出城就要过沟,队伍集结在东门外,等待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离开了沟。”“过完了这道沟,又上了山,接着又过了三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达杨家园子,已经走了百多里路。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沟越深,越阴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险。”确实,由于水土流失,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吴起镇一带多是高山深沟险壑。只是红军在越过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后往东走时,地势逐渐低落,正是谓“山高路远坑深”。
依据《彭德怀自述》的版本来分析,“骑兵任你纵横”,是谓看你们这些骑兵还能横行几时。“纵横”,强横无忌、奔行无阻之意,是写敌骑气焰嚣张。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所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骑的藐视。“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古时战场的勇猛战将重叠在一起,令人景仰。
伊州歌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译文
注释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róng)十载馀(yú)。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苦:极甚之词。苦相思:相思之极。荡子:指丈夫。从戎:从军。十载馀: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yīn)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征人:丈夫。数:屡次,常常。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译文注释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róng)十载馀(yú)。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苦:极甚之词。苦相思:相思之极。荡子:指丈夫。从戎:从军。十载馀: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yīn)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征人:丈夫。数:屡次,常常。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赏析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清风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别就是十来年,可见“相思”之“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末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可见,那女子旧事重提,不是没有原因的。“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访许颜
杜牧〔〕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壶中天慢 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
谭献〔〕
眉痕吐月,倚新凉,罗袂流云栖暝。杨柳知门尘不到,记取羊求三径。叠石生秋,馀花媚晚,何地无幽景。先生舒啸,结庐只在人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