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宣州元处士

杜牧 〔唐代〕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陵阳山上的隐士,是身、世两忘的人。
他们住杂草丛生的简陋居室,令人觉得比整个天下还宽广。
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人们由于不知足,故常爱叹息自己遭遇不好。

注释

注释
1.元处士:即元孚。《全唐诗》卷八二三《元孚小传》:“元孚,宣城开元寺僧,与许浑同时。”处士:未仕或不仕的人。
2.陵阳:陵阳山,在宣城。传说是陵阳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据《列仙传》:陵阳子明钓得白龙后又放掉,五年后白龙来迎,陵阳子明上陵阳山修仙,百余年后成仙。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东汉人,隐居不出,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之术,时称之“北郭先生”。
3.身世:身,自身。世,社会。南朝鲍照诗:“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4.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形容杂草丛生。三亩居:泛指村野寒俭的住宅。
5.“樽酒”两句:用东汉扬雄比喻元处士。扬雄字子云,为人简易,口吃不能剧谈,静默而好深思,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有高名于当世。玄,指扬雄所著《太玄经》。这两句是说:他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6.寡:少。

赏析

  全诗描绘了元处士的隐居生活,对他的清静无为、心与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赞许。

  前两句总述,点明元处士的隐居地点和高行。在陵阳山上有一个德行像汉代北郭先生的隐者,他是一个对自己、对世间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从居室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分述。元处士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野草,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狭窄的地方,却比整个天下都要宽广。这些说明,正是因为他胸怀宽广,所以才有这种感觉。元处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饮,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览,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宽天下,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达这境界须有寻“玄”觅“道”的文化底蕴支撑。“玄”就是“道”。中国古代任何学派都不否认道,亦即都承认宇宙是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捉摸道的运动变化。针对不同问题捉摸道便产生各种学说。而元处士则更希望超越一切学说而直接到达道的境界。心宽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这两句亦是对元处士的赞誉。

  最后两句带有惋惜之情,对元处士如今的处境表示同情。诗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处士平时也一定常叹息自己的人生机遇少,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没遇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话虽如此,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得的意绪,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与自然浑然一体。

杜牧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38篇诗文 ► 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张说〔唐代〕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转,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赏析 注释 译文

祈真坛

齐己〔唐代〕

玉瓮瑶坛二三级,学仙弟子参差入。霓旌队仗下不下,松桧森森天露湿。殿前寒气束香云,朝祈暮祷玄元君。茫茫俗骨醉更昏,楼台十二遥昆仑。昆仑纵广一万二千里,中有五色云霞五色水。何当断欲便飞去,不要九转神丹换精髓。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咏五首。石子松

储光羲〔唐代〕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杨六(杨摄万年县尉,余为赞善大夫)

白居易〔唐代〕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岂无旧交结,久别或迁易。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唯君于我分,坚久如金石。何况老大来,人情重姻戚。会稀岁月急,此事真可惜。几回开口笑,便到髭须白。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闲隙。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亭晚望题书斋

陈季卿〔唐代〕

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