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刘禹锡 〔唐代〕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身带霜威辞凤阙,
口传天语到鸡林。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刘禹锡
唯物主义倾向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唯心主义思想,是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 734篇诗文 ► 1条名句
晓别吕山人
刘得仁〔唐代〕
疏钟兼漏尽,曙色照青氛。栖鹤出高树,山人归白云。月盈期重宿,丹熟约相分。羡入秋风洞,幽泉仔细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夜听许十损
杜甫〔唐代〕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高骈〔唐代〕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咸阳值雨
温庭筠〔唐代〕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
注释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还:一作“绝”。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译文注释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还:一作“绝”。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赏析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忆故山
方干〔唐代〕
旧山长系念,终日卧边亭。道路知已远,梦魂空再经。秋泉凉好引,乳鹤静宜听。独上高楼望,蓬身且未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