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梅溪送裴方舟宣州
皎然 〔唐代〕
平明匹马上村桥,花发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遥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答窦知言
姚合〔唐代〕
冬日易惨恶,暴风拔山根。尘沙落黄河,浊波如地翻。飞鸟皆束翼,居人不开门。独我赴省期,冒此驰毂辕。陕城城西边,逢子亦且奔。所趋事一心,相见如弟昆。我惨得子舒,我寒得子温。同行十日程,僮仆性亦敦。到京人事多,日无闲精魂。念子珍重我,吐辞发蒙昏。反复千万意,一百六十言。格高思清冷,山低济浑浑。尝闻朋友惠,赠言始为恩。金玉日消费,好句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新丰主人
储光羲〔唐代〕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
张说〔唐代〕
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龙兴寺
綦毋潜〔唐代〕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译文
注释
香刹(chà)夜忘归,松清古殿扉(fēi)。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参考资料:
1、 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译文注释
香刹(chà)夜忘归,松清古殿扉(fēi)。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参考资料:
1、 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赏析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
孟浩然〔唐代〕
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