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吴匡山破寺
皎然 〔唐代〕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咏铜柱
李休烈〔唐代〕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中秋月(一作廖凝诗)
李洞〔唐代〕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龙湖 其四
陈元光〔唐代〕
望望龙湖上,鱼龙薄汉云。鸿濛开半月,蛇秽破孤军。一鉴生风翰,千章涣浪纹。法慈敷教化,清静加弥纶。法慈剪凶丑,凛冽回春温。龙湖三五夜,棨戟四回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李贺〔唐代〕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
注释
催榜渡乌江,神骓(zhuī)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注释
催榜渡乌江,神骓(zhuī)泣向风。
乌江:一作“江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君王:一作“吾王”。
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权德舆〔唐代〕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