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
苏颋 〔唐代〕
帝迹奚其远,皇符之所崇。敬时尧务作,尽力禹称功。
赫赫惟元后,经营自左冯。变芜粳稻实,流恶水泉通。
国阜犹前豹,人疲讵昔熊。黄图巡沃野,清吹入离宫。
是阅京坻富,仍观都邑雄。凭轩一何绮,积溜写晴空。
礼节家安外,和平俗在中。见龙垂渭北,辞雁指河东。
睿思方居镐,宸游若饮丰。宁夸子云从,只为猎扶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苏颋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 93篇诗文 ► 0条名句
经行岚州
杜审言〔唐代〕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三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这比较是与诗人所出发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较,从这联诗可以体会到诗人以少胜多的深厚笔力。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
别离曲
张籍〔唐代〕
行人结束出门去,几时更踏门前路。忆昔君初纳采时,不言身属辽阳戍。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感情
白居易〔唐代〕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