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

戎昱 〔唐代〕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注释

赏析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桑泽卿归天台

李兼〔唐代〕

野鹤昂然不可羁,伴行双屐一筇枝。屈公萧寺三旬客,益我空囊几卷诗。乱帙检残烧烛夜,浅杯流向落花时。春光只恋西湖好,不念台山老桂枝。
赏析 注释 译文

永州八记

柳宗元〔唐代〕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高适〔唐代〕

商丘试一望,隐隐带秋天。地与辰星在,城将大路迁。干戈悲昔事,墟落对穷年。即此伤离绪,悽悽赋酒筵。
赏析 注释 译文

馀干赠别张二十二侍御(一作馀干别张侍御)

权德舆〔唐代〕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孟郊〔唐代〕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