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寿中丞伤猿
李洞 〔唐代〕
遗挂朱栏锁半寻,清声难买恨黄金。悬崖接果今何在,
浅井窥星影已沉。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
小山罢绕随湘客,高树休升对岳禽。天竺省怜伤倍切,
亲知宽和思难任。相门恩重无由报,竟托仙郎日夜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劝我酒
白居易〔唐代〕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李三书斋(崇嗣)
陈子昂〔唐代〕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征。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尚书惠蜡面茶
徐寅〔唐代〕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客堂
杜甫〔唐代〕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居然绾章绂,受性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蚕谷行
杜甫〔唐代〕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译文
注释
天下郡(jùn)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pāng)沱(tuó),男谷女丝行复歌。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译文注释
天下郡(jùn)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pāng)沱(tuó),男谷女丝行复歌。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赏析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中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亦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