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上人房(一作题西明自觉上人房)
李洞 〔唐代〕
御沟临岸行,远岫见云生。松下度三伏,磬中销五更。
雨淋经阁白,日闪剃刀明。海畔终须去,烧灯老国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温庭筠〔唐代〕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译文
注释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diàn)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杏花或梨花均可。钿蝉筝:镶嵌着金蝉的筝。钿,镶嵌,一作“细”。金雀扇:绘有金雀的扇子。画梁:彩绘的屋梁,此处指燕栖的地方。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古为戍守重地,这里泛指边塞。消息:指远征夫君的音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2-93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4-35
5、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
译文注释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diàn)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雪白馨香的梨花,在万千枝头开遍。细细的春雨里,飞来一双春燕。只有扇面上无语的金雀,古筝上默默的金蝉,与梁上双燕相见。他远征雁门一去无消息,春燕也不忍这孤寂难堪,才飞来,又飞还。
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杏花或梨花均可。钿蝉筝:镶嵌着金蝉的筝。钿,镶嵌,一作“细”。金雀扇:绘有金雀的扇子。画梁:彩绘的屋梁,此处指燕栖的地方。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古为戍守重地,这里泛指边塞。消息:指远征夫君的音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2-93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4-35
5、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
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飞燕双双还巢,引发了思妇的离愁别恨。女子在杏花(香雪)开放的日子里,于细雨中看到旧时双燕又嬉戏于梁间,于是想到她远征在边塞的丈夫。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写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浓郁的春意,自然反衬出思妇的寂寞。“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意在突出女主人公的青春美丽,加强怀念之情。思妇正当难耐寂寞,一会儿拨弄着镶嵌着金蝉的筝,一会儿把玩着画着金雀的扇子的时候,旧日的燕子双双飞回到画梁上的旧巢。思妇为此受到极大的触动,于是发出深深的慨叹:“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这对燕子去年还在梁上的时候女主人公就盼着丈夫回家,此时燕子去了又飞回,而征人一点消息都没有。如此,词中的杏花闹春与空闺寂守,燕燕双飞与人影独立,燕子还巢与人不归家等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思妇之怨也就是从这几重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在温词中,此首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三者之间就省略了许多话,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席上有赠
韩偓〔唐代〕
矜严标格绝嫌猜,嗔怒虽逢笑靥开。小雁斜侵眉柳去,媚霞横接眼波来。鬓垂香颈云遮藕,粉著兰胸雪压梅。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闵荒诗
元结〔唐代〕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沟。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状龙鹢,若负宫阙浮。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天囚正凶忍,为我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橘
李峤〔唐代〕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喜喻凫至
姚合〔唐代〕
欲出心还懒,闲吟绕寝床。道书虫食尽,酒律客偷将。愁至为多病,贫来减得狂。见君何所似,如热得清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