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皇甫松 〔唐代〕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注释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
举棹:括号里的“举棹”“年少”,均为和声。
年少:指少年男子。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无故,没来由。

赏析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发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动人的。以景衬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贪看年少信船流。”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贪看”二字,充分刻画了采莲女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无端隔水抛莲子。”“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

  “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欢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此词人物刻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爽朗,音调和谐,和声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卖花翁

吴融〔唐代〕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盐城令述德诗

张辞〔唐代〕

门风常有蕙兰馨,鼎族家传霸国名。容貌静悬秋月彩,文章高振海涛声。讼堂无事调琴轸,郡阁何妨醉玉觥。今日东渐桥下水,一条从此镇常清。
赏析 注释 译文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

元稹〔唐代〕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斒斓。因言辛庾辈,亦愿放羸孱。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驱令选科目,若在闠与闤。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穿杨二三子,弓矢次..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弃妇答贾客(一作妾薄命)

李端〔唐代〕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城上夜宴

白居易〔唐代〕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