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温会 〔唐代〕
危轩重叠开,访古上裴回。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云霄随凤到,物象为诗来。欲和关山意,巴歌调更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温庭筠〔唐代〕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
注释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译文注释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咏柳 / 柳枝词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注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参考资料:
1、 龚勋.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书 唐诗三百首.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12年:42页
2、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精解 小学生版.长春市: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年:211页
译文注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参考资料:
1、 龚勋.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书 唐诗三百首.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12年:42页
2、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精解 小学生版.长春市: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年:211页
赏析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奉献兼呈李裴相公
权德舆〔唐代〕
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沟塍连杜曲,茅土盛于门。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材俊依东阁,壶觞接后园。径深云自起,风静叶初翻。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