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
于武陵 〔唐代〕
悔作望南浦,望中生远愁。因知人易老,为有水东流。
欲附故乡信,不逢归客舟。萋萋两岸草,又度一年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王仙君坛
林杰〔唐代〕
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堤上柳
戴叔伦〔唐代〕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追忆冯少常
贯休〔唐代〕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令人翻不会,积善合如何。直道登朝晚,分忧及物多。至今新定郡,犹咏袴襦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试明堂火珠
崔曙〔唐代〕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译文
注释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明堂:为当时朝廷的听政殿,火珠:明堂屋顶上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重屋:重檐之屋。明堂建筑,上圆下方,有两层,上层祭天,下层有五室,谓之“重屋”。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一作“中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栎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
夜来双月满,曙(shǔ)后一星孤。
夜来:入夜。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双月:指火珠、月亮。满:一作“合”。曙:天刚亮。一星:指火珠。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天净:天空明净。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明代”。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国宝:指火珠。此以火珠指明堂顶上宝珠。名都:著名的都城。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 ,2006:16-18
译文注释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明堂:为当时朝廷的听政殿,火珠:明堂屋顶上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重屋:重檐之屋。明堂建筑,上圆下方,有两层,上层祭天,下层有五室,谓之“重屋”。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一作“中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栎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
夜来双月满,曙(shǔ)后一星孤。
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夜来:入夜。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双月:指火珠、月亮。满:一作“合”。曙:天刚亮。一星:指火珠。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天净:天空明净。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明代”。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国宝:指火珠。此以火珠指明堂顶上宝珠。名都:著名的都城。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 ,2006:16-18
赏析
唐代试律诗一般为六韵,此诗则是一首四韵诗的典例和佳作。毛奇龄《唐人试帖》根据荆冬倩“奉试”诗亦为四韵认为可能是当时官限如此,而直至后来,“奉试”诗才又变为六韵。
此诗寥寥数句就突出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首两句从明堂入笔点出火珠,接下来四句则写了火珠的光辉。作者以月与星作比,可谓妙绝。“夜来双月满”之“双月”,一实指天上的月亮,一喻指明堂的火珠,两者并举就说明火珠皎洁光白之至与天下月亮无二,仿佛又一轮明月遗落人间,两月同散发出柔和的微光为夜晚增添了不少景趣。夸张、衬托至极致。而“曙后一星孤”句对仗工整,描写的是天亮月亮落下后的景象:虽然月亮消失了,但火珠的光辉不减,就像一颗永挂天边的星星。“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二句,继续写火珠之光,写出了其珠光闪闪的特点。最后,诗人以颂扬作结。因火珠乃他国所献之宝物,有此盛事正说明国家之强大及时代之太平。结句遣字用词还算颇有气势,只是意义平平,未免落入俗套。
此诗虽有宫体诗味,但取景空阔,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气度。诗中“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一联历来受人关注。此联描写的是明堂上的火珠,在夜晚与月光相衬如同一双明月,而曙后天明月亮西沉时,火珠仍然如一颗孤星在明堂屋顶上闪闪发光。后来有人把“曙后一星孤”一句别解为崔曙死后只留下一个名叫星星的女儿。《分门古今类事》“崔曙一星”:“崔曙作《明堂火珠》诗云:‘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时称佳句。未几。曙卒。无子,惟一女,名星星。星,盖其谶也。”在这样的附会之下,“曙后一星孤”竟然成了诗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