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寺
无可 〔唐代〕
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
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下第送张霞归觐江南
李洞〔唐代〕
此道背于时,携归一轴诗。树沈孤鸟远,风逆蹇驴迟。草入吟房坏,潮冲钓石移。恐伤欢觐意,半路摘愁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吊栖白上人
张乔〔唐代〕
今古遰相送,几时无逝波。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一七令·茶
元稹〔唐代〕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注释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译文注释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铫:煎茶器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赏析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吊卢殷 其七
孟郊〔唐代〕
初识漆鬓发,争为新文章。夜踏明月桥,店饮吾曹床。醉啜二杯酿,名郁一县香。寺中摘梅花,园里剪浮芳。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白首忽然至,盛年如偷将。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