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王维 〔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了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近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王维

王维

  音乐天才王维画品妙绝,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12]   常年素食王维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发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王维自..► 401篇诗文 ► 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修西方十劝 其二

道镜 善导〔唐代〕

劝君二,唯思念佛无馀事。澄心决定愿西方,临终自见如来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宿松杨明府

黄滔〔唐代〕

溪上家家礼乐新,始知为政异常伦。若非似水清无底,争得如冰凛拂人。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宦游兼得逍遥趣,休忆三吴旧钓津。
赏析 注释 译文

寻张逸人山居

刘长卿〔唐代〕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道短

元稹〔唐代〕

古道天道长人道短,我道天道短人道长。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往往星宿,日亦堂堂。天既职性命,道德人自强。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泥金刻玉,与秦始皇。周公傅说,何不长宰相。老聃仲尼,何事栖遑。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夫妇,车马煌煌。若此颠倒事,岂非天道短,岂非人道长。尧舜留得..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罗隐〔唐代〕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