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障
上官仪 〔唐代〕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译文
注释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líng)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未减行雨荆(jīng)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译文注释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画障:画屏。亦指如画的自然景色。桃花浦、凤凰楼:泛指景色。
蔡女菱(líng)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蔡女:原指蔡国(今河南上蔡、汝南一带)的女子。诗中泛指中原地区采菱女子。
未减行雨荆(jīng)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荆台: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凌波: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洛浦:洛水之滨。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边城独望
马戴〔唐代〕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送友人赴举
朱庆馀〔唐代〕
世路□□久,嗟君进取身。十年虽苦志,万里托何人。处困非乖道,求名本为亲。惟应□□意,先与化龙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东海
汪遵〔唐代〕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译文
注释
漾(yàng)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tān)。
译文注释
漾(yàng)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花颜:直徐福东渡时携带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游方术士。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tān)。
武陵滩: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赏析
送李挚赴延陵令
刘长卿〔唐代〕
清风季子邑,想见下车时。向水弹琴静,看山采菊迟。明君加印绶,廉使托茕嫠。旦暮华阳洞,云峰若有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偈 其一三三
庞蕴〔唐代〕
俗务不废作,内秘贪心学。世上假名闻,超然总莫着。息念三界空,无求出五浊。法报皆圆满,意根成正觉。若能如此修,轮王亦不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