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醉时歌

杜甫 〔唐代〕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文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
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文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
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
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
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
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
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
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
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
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
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
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
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

注释

注释
醉时歌:作品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衮衮:众多。
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
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
冷:清冷,冷落。
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
厌:饱足。
出:超出。
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
屈宋:屈原和宋玉。
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嗤:讥笑。
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
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
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当时因长期下雨,米价很贵,于是发放太仓米十万石减价济贫,杜甫也以此为生。
时赴:经常去。
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
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
相觅:互相寻找。
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
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
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
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逸才:出众的才能。
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子云:扬雄的字。
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
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
孔丘:孔子。
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

赏析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之家,精粮美肉已觉厌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排比式的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也解决不了生前的饥寒。

  第二段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像涸泉里的鱼,相濡以沫,交往频繁。“时赴郑老同襟期”和“得钱即相觅”,仇兆鳌注说,前句是杜甫去,后句是郑虔来。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这首诗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是神来之笔。后二句似宽慰,实愤激。司马相如是一代逸才,却曾亲自卖酒、洗涤食器;才气横溢的扬雄就更倒霉了,因刘棻获罪而被株连,逼得跳楼自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然而读者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饥寒和首句“诸公衮衮登台省”连起来看,就可以感到诗笔的针砭力量。

  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拿来也没有用了,孔丘和盗跖也可以等量齐观了。诗人像这样说,既是在评儒术,暗讽时政,又好像是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以旷达为愤激。

  诸家评论这首诗,或者说悲壮,或者说豪宕,其实悲慨与豪放是兼而有之的,而以悲慨为主。普通的诗,要么是豪放易尽(一滚而下,没有含蓄),要么是悲慨不广(流于偏激)。杜甫的诗豪放而不失蕴藉,悲慨而无伤雅正,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

  首段以对比起句,不但挠直为曲,而且造成排句气势,运笔如风。后四句两句一转,愈转感情愈烈,“浩歌弥激烈”。第二段接以缓调。前四句为七言诗句,后四句突然转为五言诗句,免去了板滞之感。而且短句促调,渐变轩昂,把诗情推向高潮。第三段先用四句描写痛饮情的场景,韵脚换为促、沉的入声字,所谓“弦急知柱促”,“慷慨有余哀”。而诗中杂有豪放的语句,所以没有衰飒气味。诗评家对这首诗推崇备至,说“清夜以下,神来气来,千古独绝。”“清夜四句,惊天动地。”(见《唐宋诗举要》引)但他们忽略了“相如逸才”、“子云识字”一联的警策、广大。这一联妙在以对句锁住奔流之势,而承上启下,连环双绾,过到下段使读者不觉。这一联与首段联系起来,便显得“衮衮诸公”可耻。实际上就是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所以说这首赠诗不是一般的叹老嗟卑、牢骚怨谤,而是伤时钦贤之作,诗人将激烈的郁结情绪用蕴藉的手法表现了出来。

  末段又换平声韵,除“不须”一句外,句句用韵,慷慨高歌,显示出放逸傲岸的风度,使读者读起来,能沉浸其中而精神振荡。

杜甫

杜甫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 1128篇诗文 ► 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唐代〕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卧病寄卢郎中

伍唐珪〔唐代〕

十年耕钓水云间,住僻家贫少往还。一径绿苔凝晓露,满头白发对青山。野僧采药来医病,樵客携觞为解颜。空恋旧时恩奖地,无因匍匐出柴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毛公坛

陆龟蒙〔唐代〕

古有韩终道,授之刘先生。身如碧凤皇,羽翼披轻轻。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势可倒五岳,不唯鞭群灵。飘飖驾翔螭,白日朝太清。空遗古坛在,稠叠烟萝屏。远怀步罡夕,列宿森然明。四角镇露兽,三层差羽婴。回眸盼七气,运足驰疏星。象外真既感,区中道俄成。迩来向千祀,云峤空峥嵘。石上橘花落,石根瑶草青。时时白鹿下,此外无人行。我访岑寂境,自言斋..
赏析 注释 译文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

独孤及〔唐代〕

故乡隔西日,水去连长天。前路知几许,但指天南边。怆恨极浦外,隐映青山连。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遥羡绣衣客,冏然马首先。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屈指数别日,忽乎成两年。百花已满眼,春草渐碧鲜。岂是离居时,奈何于役牵。洞庭有深涉,曷日期归旋。且作异乡料,讵知携手缘。离忧未易销,莫道樽酒贤。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湖诗·上真观

皮日休〔唐代〕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俨对无霸阵,静问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