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武则天 〔唐代〕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天早上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让它知晓。
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注释
腊日:农历腊月初八。
幸:皇上驾临。
上苑:皇家园林,即神都苑(又称上林苑),在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之西,以花著称。唐诗中有“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之句。
春:指春神。
须:必须。

赏析

  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与诗序整体来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女皇初登大宝之位,需要树立权威,方能驾驭天下。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价值的诗歌。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的开始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同时引起悬念,颇具戏剧性、情节性。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立意不可谓不奇,构思不可谓不奇,想象极为丰富。“春”神是虚幻之物,如今却对她宣诏,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武则天想干什么,第三句发”回答了读者的疑问。腊八节,正是寒意极浓之时,百花一般在春天才开放。虽是违背常理的想法,但却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诗的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有力补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为诏书的写作要求。这首诗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在咏腊八节的诗作中是难得的佳篇。

武则天

武则天

历史谜团  第一次修的《则天实录》和二次修的《则天实录》已经无从寻找,《资治通鉴》依据当时第二次修的《则天实录》记载武则天死时为八十二岁,但是和其他史书很不一致。《唐会要-皇后-天后武氏》条和《新唐书-武后传》为八十一岁说,《旧唐书-则天纪》有八十三岁说,加上《资治通鉴》的八十二岁说。那么到底武则天死的时候是多大年龄呢?按照第一种说..► 49篇诗文 ► 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渡扬子江(时王璠在浙西)

李绅〔唐代〕

日冲海浪翻银屋,江转秋波走雪山。青嶂迥开蹲虎戍,碧流潜伏跃龙关。地分吴楚星辰内,水迫沧溟宇宙间。焚却戍船无战伐,使知风教被乌蛮。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刘侍郎使君(刘太真)

韦应物〔唐代〕

琼树凌霜雪,葱茜如芳春。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孰云俱列郡,比德岂为邻。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重门深夏昼,赋诗延众宾。方以岁月旧,每蒙君子亲。继作郡斋什,远赠荆山珍。高闲庶务理,游眺景物新。朋友亦远集,燕酌在佳辰。始唱已惭拙,将酬益难伸。濡毫意黾勉,一用写悁勤。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仙窟诗 又赠十娘

张文成〔唐代〕

薰香四面合,光色两边披。锦障划然卷,罗帷垂半欹。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见眉。见许实娉婷,何处不轻盈。可怜娇里面,可爱语中声。婀娜腰支细细许,䁠䀨眼子长长馨。巧儿旧来携未得,画匠迎生模不成。相看未相识,倾城复倾国。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闻..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讽六首 其一

李贺〔唐代〕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誇娇来洞房。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峤〔唐代〕

导洛宜阳右,乘春别馆前。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列射三侯满,兴师七步旋。莫言舒紫褥,犹异饮清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