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读韩杜集

杜牧 〔〕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注释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赏析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频仍,致使边防空虚,民生凋敝;而吐蕃统治者又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这内忧边患,时刻萦绕在诗人心头,他不可能不愁从中来。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说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

  第二句中他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忽发奇想,恍若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纤长的指甲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倾慕之情赫然可见。

  第四句中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犹如断弦的弓弩,其颓势已定。谁也不能用凤髓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不明言“愁”,而其“愁”自见。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起,以愁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杜牧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38篇诗文 ► 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题悠然阁

王冕〔〕

高阁潭空影,开窗彻虚明。依依杨柳阴,微凉入床清。原田远风交,平林素烟横。喜喜车马来,而听禽鸟声。境物随所适,于心淡无营。悠然会真趣,得酒辄自倾。客至竟忘言,坐对南山青。
赏析 注释 译文

彭城会诗

谢晦〔〕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