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周颂·酌

朝鲜途中杂咏 其二 〔先秦〕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英勇威武的王师,挥兵东征灭殷商。
周道光明形势好,故有死士佐周王。
有幸承受天之宠,勇武之士投武王。
武王用他去伐商,为国立功美名扬。

注释

注释
於(wū):叹词。此处表赞美。铄(shuò):通“烁”,光明辉煌。王师:王朝的军队。
遵:率领。养:攻取。时:是。晦:晦冥,黑暗。
纯:大。熙:兴,光明。
是用:是以,因此。介:助。
龙:借为“宠”。荣,荣幸。
蹻(jué)蹻:勇武之貌。造:诣,到。一说借为“曹”,众,指兵将。
载(zài):乃。用:以。有嗣:有司,官之通称。
实:是。尔:指周武王。公:通“功”,事业。一说指周公、召公。允(tǒng):借为“统”,统领;一说信。师:武王之师。

赏析

  《酌》是《大武》五成的歌诗,《毛诗序》云:“《酌》,告成《大武》也。”(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可参看《周颂·我将》一篇的鉴赏文字)《大武》五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平定东南叛乱回镐京以后,成王命周公、召公分职而治天下的史实。当时天下虽然稳定,但仍不能令人放心,所以成王任命周公治左、召公治右,周公负责镇守东南、召公镇守西北,即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诗经·鲁颂·閟宫》)。楚先祖熊绎此时受封于丹阳(今秭归附近),为子爵,盖亦有协助镇守江南的用意。就《酌》诗的内容而言,前五句是成王歌颂王师的战绩,并对统兵出征的统帅表示感激之情,也就是感激和歌颂周公。后三句是成王任命周公、召公分职而治天下。当然,这时仍是周公摄政,但任命之事则不能不以成王的名义,告庙仪式的主人公也不能不是成王。故该诗的主人公表面上是成王,而实际上还是周公。《酌》向来多被认为是周公的乐舞(如郑笺云:“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也可证实这一点。前人或以为此诗是颂武王伐殷的,但武王并无“周公左召公右”的任命,而且诗中的“晦”也是泛指,不一定特指殷纣王。故不从。诗名为“酌”,《毛序》以为是“斟酌”之意(即“斟酌文武之道”),云:“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恐不妥。“酌”亦可作汋、彴、勺等,就是以勺舀酒灌祭祖先神灵,说明该诗是灌祭祖先时所唱的歌。以歌诗而言则曰《酌》,以乐舞而言则曰《勺》,《仪礼》、《礼记》皆言舞《勺》,《勺》即《酌》。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礼记》)《内则》曰:‘十三舞《勺》。’又:‘成童舞《勺》舞《象》。’……《勺》为武舞,其诗为《酌》之章。按诗歌之节以为舞,列为学校普通教科,故曰成童则舞《勺》舞《象》。”可见《酌》作为乐舞,在当时是与《象》舞一样颇具代表性的。它可以作为《大武》的一成与其他五成合起来表演,就像现代舞剧中的一场,也可以单独表演。具体的舞蹈动作,参见《周颂·我将》一篇对《大武》的全面介绍。

  此诗文句古奥,今人读来多不解其妙。若拈出孙鑛“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原为《孙子》中语)的评语以为启发,恐怕读者对其前半部分弦乐柔板般的从容与后半部分铜管乐进行曲般的激昂就会有一定的感悟。欣赏《颂》诗,所当留意之处,就在这如斑驳的古鼎彝纹饰的字句后所涵蕴的文化张力。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蛇歌

田家〔先秦〕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风·扬之水

过德州〔先秦〕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布打狗

列御寇〔先秦〕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赏析 注释 译文

车邻

寄阳岐西峰僧〔先秦〕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赏析 注释 译文

成相杂辞

秋日山居八事 其二 治圃〔先秦〕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论臣过。反其施。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