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叹
王冕 〔〕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
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
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
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慷慨,此物乃是真栋梁。
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李白〔〕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译文
注释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译文注释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我刚刚在谢亭北送客,就遇到你喝酒回来。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戏弄着白马,大笑着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马鞭回指落日处,那是秦地西安的方向。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西安虽然只有三千里的距离,可感觉要回到那里却比登天还难。
赏析
隋宫春
杜牧〔〕
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蓬子
鲁迅〔〕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译文
注释
蓦(mò)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qiè)灵童。
蓬子:即姚蓬子(1905-1969),浙江诸暨人,当时为“左联”成员。蓦地:突然。飞仙:戏指穆木天的妻子麦广德。云车:仙人所乘的车。挈:携带。灵童:仙童,戏称麦广德的儿子。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天子:指古代神话中驾八骏西游的穆天子,即周穆王。此是对穆木天的戏称。吸北风:口语,形容挨冻受冷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77页
2、 郑心伶.鲁迅诗浅析: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年:181页
3、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21页
译文注释
蓦(mò)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qiè)灵童。
麦女士战乱中夫妻失散忧心忡忡,她突然像仙女般降自天空,犹如乘驾两辆云车翩翩而来,还携带着稚弱无知的仙童。
蓬子:即姚蓬子(1905-1969),浙江诸暨人,当时为“左联”成员。蓦地:突然。飞仙:戏指穆木天的妻子麦广德。云车:仙人所乘的车。挈:携带。灵童:仙童,戏称麦广德的儿子。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可惜只见到见难不济的姚蓬子,她到姚家寻夫无着只是一场空,只好仍在上海洋场上找来找去,饥寒交迫奔命在战乱之中。
天子:指古代神话中驾八骏西游的穆天子,即周穆王。此是对穆木天的戏称。吸北风:口语,形容挨冻受冷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77页
2、 郑心伶.鲁迅诗浅析: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年:181页
3、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21页
赏析
诗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作者鲁迅以戏谑的笔法,把麦氏描绘成乘云车的“飞仙”,突然降临,而且携着“灵童”。构成“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的奇异境界。这两句诗,描绘的是麦氏为寻丈夫,突然出现在姚蓬子家的情景。因她是从碧空突然而降的飞仙,所以所带之子,也便为“灵童”。这是取前后形象的一致性,其戏谑的因素也就由此而生。
然而主要的戏谑之笔,还在后两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后两句诗是说,麦氏为寻丈夫穆木天突然来到姚蓬子家,可怜的是这里并没有穆木天,只有姚蓬子,所以还得迎风东奔西逃再去寻找。这是诗篇的本意,但是作者却采取了夸张的写法,使之更增加一层趣味。这里的“天子”是用了《穆天子传》中驾八骏之车往昆仑山会西王母的周天子周穆王的故事。由于麦氏要寻的丈夫是“穆木天”,既同于穆王的穆字,又有“天子”的“天”字,就构成了“天子”。“可怜蓬子非天子”两个“子”字恰好相对,中间加一“非”字自然成章,又合事实,遂成自然佳句。
“逃去逃来吸北风”,解释不一,有说是写蓬子,有说是写麦氏。据锡金先生所说当时的情景,应是写麦氏。锡金说,当时的情况是,麦德广到了姚蓬子家以后,不见穆木天,盲然无措,无处投奔,于是向姚蓬子提出请求,暂住他家,一面再去寻找丈夫。但是姚蓬子没有答应,说他自己还要出去借宿,不能留人。结果麦氏只好再出去奔走,所以才有“逃去逃来吸北风”的描写。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诗句是概括的语言,“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顺读下去,似乎“逃去逃来”句的主语是姚蓬子,所以便生歧义。而当时姚蓬子也确有为避战火出去借宿的事。由此歧义,便又引起对“吸北风”的解释。从麦氏来说,找不到穆木天,又不能在姚蓬子家留宿,必然还要出去奔波,在“逃去逃来”之中,自然要喝风了。但从姚蓬子来说,他的外逃借宿也会喝风,况且姚蓬子又长了一对朝天的鼻孔,岂不更要吸风。而从事件本身和整个诗意来看,主要写的是麦德广。诗篇从开始的“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到最后的“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都是以麦氏为主体。诗题虽然是《赠蓬子》,但描写的事件和人物却不是姚蓬子。诗的第三句出现“蓬子”二字;在于说明此地只有蓬子,没有天子,而不是去直接写“蓬子”。因而最后“逃去逃来”句,也就与“蓬子”没有关系。
这首诗虽为戏谑,却反映出“一·二八”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波荡。围绕这个事件,表现出上海闸北地区的惶乱和不安。
TOP